2015年第3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地质采矿与安全工程
  • 孔悦,李传班,王建设
    摘要:
    云南省德钦县拖顶铜多金属矿床,区域构造上位于松潘—甘孜褶皱系中甸褶皱带之东旺—巨甸褶皱束。一般来说,控制矿床的地质因素包括:成矿构造、岩浆岩、地层、岩相古地理、后期保存条件等(范永香等,2005)。通过对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体研究,铜矿体的赋矿空间与地质构造有关,成矿物质的来源则与地层的沉积密切相关。因此,作者把构造、地层、岩相古地理作为该矿床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 矿物加工与工艺矿物学
  • 王玉彤,何桂春,余新阳,罗仙平
    摘要:
    江西某钨矿石中有用金属矿物主要以黑钨矿为主,并伴生有锡石、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等。采用重—浮—重联合流程回收钨,先用重选得到钨的粗精矿,再用浮选脱去硫化矿,最后用重选获得钨精矿。在原矿品位为WO31.10%时,获得钨精矿品位为65.73%、回收率为82.17%,硫化矿含钨2.66%,回收率12.59%的选别指标。
  • 地质采矿与安全工程
  • 吉学文,唐绍辉 潘 懿
    摘要:
    云南昭通市铅锌矿开采过程中,受井下采空区影响,矿区山体坡面出现多处塌陷及裂缝,严重威胁矿山安全生产及下游城镇安全。为解决矿山所面临的山体崩塌等安全问题,通过地球物理探测得到了井下采空区分布情况,采用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软件分析了采空区及山体稳定性状况,制定了以充填法为主、封闭为辅的空区治理方法,消除了井下采空区对地表山体稳定性的影响,消除了地质灾害进一步发展所造成的安全隐患,保障了矿山生产安全、维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矿物加工与工艺矿物学
  • 毛益林,陈晓青,杨进忠,刘能云
    摘要:
    该金矿为原生石英脉型金矿。对其进行可选性试验研究,采用重选-浮选-磁选联合流程,可获得金精矿产率5.83%、Au品位82.76g/t,回收率94.47%的优良指标。试验表明该工艺流程适合该类矿石资源特点,可使同类型金矿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成为可能。
  • 肖骏,陈代雄,杨建文
    摘要:
    某石英脉型岩金矿床,其原矿中的金品位只有2.06 g/t,且基本为“不可见型”的晶格金赋存于黄铁矿晶格之中。针对该岩金矿床的载金矿物—黄铁矿嵌布不均匀,部分微细粒黄铁矿与细粒脉石连生或包裹的特性,试验确定了直接浮选法获得高品位的金—硫精矿的工艺流程。该流程采用了“戊黄药 Y89”组合捕收剂最大限度的回收金硫矿物,同时使用粗精矿再磨提高粗精矿中细粒的黄铁矿—石英连生体单体解离。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含金32.81 g/t、S 39.54%,金回收率83.87%、S回收率70.68%的金硫精矿
  • 材料制备与加工
  • 李林鑫,文申柳
    摘要:
    为了实现高铁含量的铝硅合金的有效回收,本文对Cu和Mn复合变质处理后的高铁含量铝硅合金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X射线能谱仪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Cu和Mn对高铁含量铝硅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铝硅合金中加入Cu和Mn后,再结合热处理,合金中铁相得到较大改善,合金抗拉强度得到较大提高(193.1MPa),优于未含铁合金性能(150MPa)。
  • 提取冶金与化学工程
  • 詹海鸿
    摘要:
    利用莫来砂制备铝熔体净化用的廉价多孔喷头,考察了原料的粒度组合、粘结剂用量、造孔剂类型等对透气度的影响,建立了刚球模型分析对透气度的控制,通过XRD和SEM表征了样品的物相以及孔隙的分布和形貌。生产实践表明多孔喷头的净化效果好、成本低,有望对旋转喷头进行替代。
  • 地质采矿与安全工程
  • 邓金贤,钟康惠
    摘要:
    蒙亚啊铅锌矿区构造上隶属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断隆带东段,现已发现铅锌矿(化)体(群)20多个。针对新发现的Pb-21号矿体进行矿体地质特征概述,总结出Pb-21号矿体在平面上呈近南北向展布,形态上呈“蛇”形分布;主要的矿石矿物为闪锌矿、黄铁矿、孔雀石、方铅矿、磁铁矿及少量黄铜矿;主要的脉石矿物为绿帘石、石榴子石、石英、方解石;通过野外工作及室内研究,浅析出包括地层、构造、地表矿化标志、岩石标志、变质标志在内的五种直接或间接示矿标志,对后续的找矿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 尤春安,杜文
    摘要:
    深凹矿山边坡的局部破坏是常见的矿山病害,在露天开采深度和矿山服务年限不断提高的条件下,边坡局部破坏有规模加大、频率提高、危害性更强的趋势,妨碍了矿山正常生产影响经济效益,对矿山边坡整体的稳定性能产生削弱作用。随着对岩石细观破裂特征和岩石损伤断裂过程的研究成为现代岩石力学重点,矿山边坡加固技术更注重岩体赋存的地质条件和人为扰动下岩体蠕变变形,同时在长期使用条件下矿山边坡兼具的运输服务功能也应加以重视。针对山东黄金归来庄矿业有限公司露天采场矿坑东帮①号矿体滑坡治理情况,结合露天采场地质条件用传统的地质结构面分析方法分析滑坡原因,然后引入开挖损伤区的概念并结合①号矿体成因定性分析了边坡岩体松动破坏机理,提出来一种主被动加固方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主动土压力和假定横梁为集中力作用下两端自由的弹性地基梁,得到预应力锚索框架支护参数,按照工程类比法确定微型桩布置方式。实践证明,本方法确保了滑坡体上方运输道路的正常使用又为露天矿山向深部开采提供了保障,为类似矿山局部破坏治理提供了一条思路
  • 材料制备与加工
  • 唐玲
    摘要:
    对Mg-38%Cu过共晶合金的凝固组织研究表明:Mg-38%Cu过共晶合金凝固组织由两种初生相(α、β相)和(α β) 共晶组成;少量的初生β相、α相分布在共晶基体上。Mg-38%Cu过共晶合金中形成亚共晶组织中的初生α相,是非平衡凝固过程中枝晶α相和共晶相之间竞争生长的结果。α相是一种非平衡凝固过程的典型产物, (α β) 共晶是偏离了平衡共晶成分的伪共晶组织,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β相的尺寸减小,形貌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而α数量有所增加。
  • 李波,樊磊
    摘要:
    本文通过宏观组织观察、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强度和硬度测试等实验对断裂的钢芯铝绞线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表明:钢芯的显微组织和非金属夹杂物都正常,该钢芯为脆性断裂,造成断裂的主要原因是接续管上的钳口压痕导致1#、3#钢芯变形产生应力集中,且接续管与钢芯形变接触产生很大的摩擦,最终使1#钢芯在表面磨坏处率先破坏失效,从而导致其它钢芯后续断裂。此外,钢芯材料存在的微孔降低了钢芯的强度,对其断裂有一定的影响。
  • 提取冶金与化学工程
  • 公彦兵,孙俊民,张战军,杨会宾,朱应宝
    摘要:
    本文进行了高铝粉煤灰烧结法提取氧化铝工艺中溶出浆液的离心快速分离研究,实验表明采用卧式螺旋离心机进行溶出浆液的快速分离,与沉降槽相比,降低了溶出浆液的二次反应,熟料中氧化铝溶出率提高1.5%,滤饼水分平均为36.94%,滤液浮游物平均为0.02,且运行效果良好。通过XRD、SEM等分析手段对离心机设备结疤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显示结疤主要物相为二次反应产物水化石榴石和水合铝硅酸钠。
  • 本期目录
  • 赵义,彭会清,廖祥,周新军,秦磊
    摘要:
    湖北某铜矿矿石性质及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在现有工艺流程下选矿指标不断下降,为解决现场流程不适应问题,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和矿石可选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一段粗磨粒度-0.074mm占60.68%的情况下,快速浮铜;中矿集中再磨至-0.074mm占97.86%后再浮选的流程,最终获得铜品位22.35%、铜回收率81.89%。与现场流程相比铜品位提高2.37%、回收率提高2.18%,选矿指标显著改善。
  • 材料制备与加工
  • 董洪峰
    摘要:
    分别以Ti/Si/Cg/Al、Ti/Si/TiC和TiH2/Si/TiC混合粉末为原料,通过球磨和保护气氛无压烧结法,制备Ti3SiC2陶瓷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附带能谱仪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Ti3SiC2粉末的物相、表面形貌、显微结构及元素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原料组成对Ti3SiC2粉体合成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添加Al元素对Ti3SiC2粉体合成有显著促进作用,用Ti/Si/Cg/Al组分合成的Ti3SiC2粉体的组织结构最优。
  • 地质采矿与安全工程
  • 李鑫,查正清,龚兵,任斌
    摘要:
    炸药现场混装技术,是工业炸药技术发展至今最具“本质安全性”的一项炸药制备与爆破装药一体化新技术。介绍了北京矿冶研究总院BGRIMM炸药现场混装技术的历史、成就与发展,重点介绍了系列炸药现场混装车的技术特点、性能参数及典型工业应用,最后对其技术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 本期目录
  • 冯博,汪惠惠
    摘要:
    通过浮选实验、接触角测试、动电位测量及红外光谱试验研究不同的溶液条件对吸附在滑石表面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作用效果的影响,并考察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滑石具有较好的天然可浮性,CMC能够吸附在滑石表面,降低滑石的表面疏水性。吸附后的CMC对滑石的抑制作用效果受溶液pH及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影响较大。当吸附有CMC的滑石位于pH=9的溶液中,CMC的羧甲基之间存在较强的静电排斥作用,吸附的CMC分子呈伸展状态存在,形成的吸附层较薄,造成的亲水性较弱;当矿浆pH变为酸性或溶液中有离子存在时,CMC羧甲基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减弱,CMC分子在滑石表面呈蜷缩状态,所形成的吸附层较厚,造成的亲水性较强,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黄海辉,王云,常耀超,孙留根,郭持皓,李云
    摘要:
    介绍了甘肃某黄金冶炼含砷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及设备配置情况。该冶炼厂含砷难处理金精矿来自多个矿山,原料成分复杂,制酸净化工段产生的废水含铜、铅、砷等杂质。采用硫化沉淀与石灰-铁盐法联合工艺处理含砷废水,处理后排水可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指标,废水可全部循环利用。
  • 材料制备与加工
  • 张天鹤
    摘要:
    大型冷却罐体的灌锡施工要求熔融锡(SnAg3Cu0.5)对BFe10-1-1白铜管壁厚度的溶蚀深度不大于10%,试验将白铜管分别浸入280、320、360和400℃熔融锡中保温2、4、6、8、10h,冷却后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溶蚀产物形貌及检测管壁厚度,根据试验数据建立溶蚀速率数学模型,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分析反应产物及成分组成,并探讨了溶蚀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熔融锡温度的升高,白铜管溶蚀速率增大,从280℃开始,熔融锡温度每升高40℃,白铜管的溶蚀速率递增0.05mm/h,溶蚀产物为含有Cu-Ni-Sn元素的金属间化合物,白铜管的减薄机理是由于白铜管与熔融锡接触界面Cu、Ni与 Sn发生反应,使白铜管中的Cu、Ni不断进入熔融锡中导致白铜管溶蚀消耗而减薄。
  • 提取冶金与化学工程
  • 石玉英
    摘要:
    针对国内沸腾氯化生产的粗四氯化钛中AlCl3偏高的问题,在对AlCl3除去机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在沸腾氯化炉中加工业盐除去AlCl3的实验,研究了在沸腾氯化炉内加盐除AlCl3最佳反应温度及加盐量,讨论分析了上述因素对粗TiCl4中AlCl3的去除率的影响,最终得出控制氯化炉炉顶反应温度为900~1000℃,工业盐最佳加入量为高钛渣加入量的1.0~1.2%。
  • 材料制备与加工
  • 赵晓宇
    摘要:
    采用硬度(HV)测试、拉伸测试、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XRD)物相分析等手段,研究了2024铝合金大变形和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最大变形量为93%(真应变εmax=2.0)的变形处理及时效强化处理,使合金内部组织中的第二相析出,再利用XRD对第二相析出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变形及时效处理可使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提高性能的析出组织为Al2CuMg.
  • 提取冶金与化学工程
  • 谢 锴,米沙
    摘要:
    目前反应塔的发展对高强度闪速熔炼作用并不明显,然而颗粒特性对炉内快速熔炼的进行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本文通过高温极冷实验对反应塔内颗粒进行取样,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就工艺风速、中央氧量、风动溜槽风量、分散风量对反应塔内颗粒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反应塔中的反应过程对颗粒采用快速急冷方式取样是可行的;反应塔中颗粒分布极不均匀,在反应塔中央区域较为集中,且颗粒氧化程度极不均匀。工艺风对颗粒的分散作用最好,中央氧量越小分散作用越明显;反应颗粒的四氧化三铁含量很高,且其生成量在反应塔半径方向成抛物线分布;颗粒在反应过程中进行了明显的脱硫反应。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孙治忠
    摘要:
    硫酸生产中温位余热回收已成为衡量硫酸工业技术水平的标志,然而烟气制酸系统的中温位余热回收仍存在技术瓶颈。本文阐述了金川集团化工厂530kt/a铜冶炼烟气制酸系统扩能改造和余热回收前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尽可能保留现有工艺管线和保证余热高效回收的原则上对转化工艺进行改造完善,将转化流程由原设计的“3 1/Ⅳ.Ⅰ-Ⅲ.Ⅱ”四段转化改为“3 2/Ⅴ.Ⅰ-Ⅲ.Ⅱ.Ⅳ”五段转化工艺流程,研发了适合冶炼烟气制酸系统的分离型热管余热回收工艺技术。生产实践证明该工艺在确保转化热平衡的基础上提升了转化率,优化了系统工艺技术指标,实现了转化中温位富余热量的回收生产饱和蒸汽,保证了制酸系统与铜冶炼系统的匹配化生产,节能减排效益可观。
  • 材料制备与加工
  • 孙耀宁,殷亚康,徐国强
    摘要:
    使用等离子喷涂的方法以一定的加工工艺在钛合金(Ti-6Al-4V)表面制备钛与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态及界面形态。将第3代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与钛/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试样上,观察细胞形态、细胞黏附情况,采用CCK-8法检测其细胞毒性。结果显示复合涂层较为致密,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表面、界面形貌良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正常,细胞黏附情况良好,CCK-8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毒性分级为1级,无细胞毒性。
  • 冶金与材料史
  • 李延祥,李丽辉,李建西
    摘要:
    通过对井沟子西区墓地174件青铜器进行成分、金相组织、夹杂物等分析,初步了解井沟子类型的青铜器制作水平及特征。井沟子西区墓地青铜器主要是Cu-Sn-Pb合金,以铸造产品为主,夹杂物较多。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及使用功能的器物,其合金成分与机械性能不同,金相组织显示出较大差异,说明当时的工匠已经能够有意识地根据器物的不同用途和机械性能的要求冶炼出机械性能较好的铅锡青铜合金;已经掌握热锻、冷加工等工艺,制作出一些质量较高的工具。井沟子西区墓地青铜器主体成分与附近代黄山顶发现的早期铜冶炼遗址,以及林西大井铜冶炼遗址并不相符,其物料来源尚需进一步研究。
    地质采矿与安全工程
  • 孔悦,李传班,王建设
    摘要:
    云南省德钦县拖顶铜多金属矿床,区域构造上位于松潘—甘孜褶皱系中甸褶皱带之东旺—巨甸褶皱束。一般来说,控制矿床的地质因素包括:成矿构造、岩浆岩、地层、岩相古地理、后期保存条件等(范永香等,2005)。通过对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体研究,铜矿体的赋矿空间与地质构造有关,成矿物质的来源则与地层的沉积密切相关。因此,作者把构造、地层、岩相古地理作为该矿床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 矿物加工与工艺矿物学
  • 王玉彤,何桂春,余新阳,罗仙平
    摘要:
    江西某钨矿石中有用金属矿物主要以黑钨矿为主,并伴生有锡石、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等。采用重—浮—重联合流程回收钨,先用重选得到钨的粗精矿,再用浮选脱去硫化矿,最后用重选获得钨精矿。在原矿品位为WO31.10%时,获得钨精矿品位为65.73%、回收率为82.17%,硫化矿含钨2.66%,回收率12.59%的选别指标。
  • 地质采矿与安全工程
  • 吉学文,唐绍辉 潘 懿
    摘要:
    云南昭通市铅锌矿开采过程中,受井下采空区影响,矿区山体坡面出现多处塌陷及裂缝,严重威胁矿山安全生产及下游城镇安全。为解决矿山所面临的山体崩塌等安全问题,通过地球物理探测得到了井下采空区分布情况,采用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软件分析了采空区及山体稳定性状况,制定了以充填法为主、封闭为辅的空区治理方法,消除了井下采空区对地表山体稳定性的影响,消除了地质灾害进一步发展所造成的安全隐患,保障了矿山生产安全、维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矿物加工与工艺矿物学
  • 毛益林,陈晓青,杨进忠,刘能云
    摘要:
    该金矿为原生石英脉型金矿。对其进行可选性试验研究,采用重选-浮选-磁选联合流程,可获得金精矿产率5.83%、Au品位82.76g/t,回收率94.47%的优良指标。试验表明该工艺流程适合该类矿石资源特点,可使同类型金矿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成为可能。
  • 肖骏,陈代雄,杨建文
    摘要:
    某石英脉型岩金矿床,其原矿中的金品位只有2.06 g/t,且基本为“不可见型”的晶格金赋存于黄铁矿晶格之中。针对该岩金矿床的载金矿物—黄铁矿嵌布不均匀,部分微细粒黄铁矿与细粒脉石连生或包裹的特性,试验确定了直接浮选法获得高品位的金—硫精矿的工艺流程。该流程采用了“戊黄药 Y89”组合捕收剂最大限度的回收金硫矿物,同时使用粗精矿再磨提高粗精矿中细粒的黄铁矿—石英连生体单体解离。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含金32.81 g/t、S 39.54%,金回收率83.87%、S回收率70.68%的金硫精矿
  • 材料制备与加工
  • 李林鑫,文申柳
    摘要:
    为了实现高铁含量的铝硅合金的有效回收,本文对Cu和Mn复合变质处理后的高铁含量铝硅合金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X射线能谱仪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Cu和Mn对高铁含量铝硅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铝硅合金中加入Cu和Mn后,再结合热处理,合金中铁相得到较大改善,合金抗拉强度得到较大提高(193.1MPa),优于未含铁合金性能(150MPa)。
  • 提取冶金与化学工程
  • 詹海鸿
    摘要:
    利用莫来砂制备铝熔体净化用的廉价多孔喷头,考察了原料的粒度组合、粘结剂用量、造孔剂类型等对透气度的影响,建立了刚球模型分析对透气度的控制,通过XRD和SEM表征了样品的物相以及孔隙的分布和形貌。生产实践表明多孔喷头的净化效果好、成本低,有望对旋转喷头进行替代。
  • 地质采矿与安全工程
  • 邓金贤,钟康惠
    摘要:
    蒙亚啊铅锌矿区构造上隶属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断隆带东段,现已发现铅锌矿(化)体(群)20多个。针对新发现的Pb-21号矿体进行矿体地质特征概述,总结出Pb-21号矿体在平面上呈近南北向展布,形态上呈“蛇”形分布;主要的矿石矿物为闪锌矿、黄铁矿、孔雀石、方铅矿、磁铁矿及少量黄铜矿;主要的脉石矿物为绿帘石、石榴子石、石英、方解石;通过野外工作及室内研究,浅析出包括地层、构造、地表矿化标志、岩石标志、变质标志在内的五种直接或间接示矿标志,对后续的找矿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 尤春安,杜文
    摘要:
    深凹矿山边坡的局部破坏是常见的矿山病害,在露天开采深度和矿山服务年限不断提高的条件下,边坡局部破坏有规模加大、频率提高、危害性更强的趋势,妨碍了矿山正常生产影响经济效益,对矿山边坡整体的稳定性能产生削弱作用。随着对岩石细观破裂特征和岩石损伤断裂过程的研究成为现代岩石力学重点,矿山边坡加固技术更注重岩体赋存的地质条件和人为扰动下岩体蠕变变形,同时在长期使用条件下矿山边坡兼具的运输服务功能也应加以重视。针对山东黄金归来庄矿业有限公司露天采场矿坑东帮①号矿体滑坡治理情况,结合露天采场地质条件用传统的地质结构面分析方法分析滑坡原因,然后引入开挖损伤区的概念并结合①号矿体成因定性分析了边坡岩体松动破坏机理,提出来一种主被动加固方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主动土压力和假定横梁为集中力作用下两端自由的弹性地基梁,得到预应力锚索框架支护参数,按照工程类比法确定微型桩布置方式。实践证明,本方法确保了滑坡体上方运输道路的正常使用又为露天矿山向深部开采提供了保障,为类似矿山局部破坏治理提供了一条思路
  • 材料制备与加工
  • 唐玲
    摘要:
    对Mg-38%Cu过共晶合金的凝固组织研究表明:Mg-38%Cu过共晶合金凝固组织由两种初生相(α、β相)和(α β) 共晶组成;少量的初生β相、α相分布在共晶基体上。Mg-38%Cu过共晶合金中形成亚共晶组织中的初生α相,是非平衡凝固过程中枝晶α相和共晶相之间竞争生长的结果。α相是一种非平衡凝固过程的典型产物, (α β) 共晶是偏离了平衡共晶成分的伪共晶组织,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β相的尺寸减小,形貌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而α数量有所增加。
  • 李波,樊磊
    摘要:
    本文通过宏观组织观察、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强度和硬度测试等实验对断裂的钢芯铝绞线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表明:钢芯的显微组织和非金属夹杂物都正常,该钢芯为脆性断裂,造成断裂的主要原因是接续管上的钳口压痕导致1#、3#钢芯变形产生应力集中,且接续管与钢芯形变接触产生很大的摩擦,最终使1#钢芯在表面磨坏处率先破坏失效,从而导致其它钢芯后续断裂。此外,钢芯材料存在的微孔降低了钢芯的强度,对其断裂有一定的影响。
  • 提取冶金与化学工程
  • 公彦兵,孙俊民,张战军,杨会宾,朱应宝
    摘要:
    本文进行了高铝粉煤灰烧结法提取氧化铝工艺中溶出浆液的离心快速分离研究,实验表明采用卧式螺旋离心机进行溶出浆液的快速分离,与沉降槽相比,降低了溶出浆液的二次反应,熟料中氧化铝溶出率提高1.5%,滤饼水分平均为36.94%,滤液浮游物平均为0.02,且运行效果良好。通过XRD、SEM等分析手段对离心机设备结疤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显示结疤主要物相为二次反应产物水化石榴石和水合铝硅酸钠。
  • 本期目录
  • 赵义,彭会清,廖祥,周新军,秦磊
    摘要:
    湖北某铜矿矿石性质及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在现有工艺流程下选矿指标不断下降,为解决现场流程不适应问题,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和矿石可选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一段粗磨粒度-0.074mm占60.68%的情况下,快速浮铜;中矿集中再磨至-0.074mm占97.86%后再浮选的流程,最终获得铜品位22.35%、铜回收率81.89%。与现场流程相比铜品位提高2.37%、回收率提高2.18%,选矿指标显著改善。
  • 材料制备与加工
  • 董洪峰
    摘要:
    分别以Ti/Si/Cg/Al、Ti/Si/TiC和TiH2/Si/TiC混合粉末为原料,通过球磨和保护气氛无压烧结法,制备Ti3SiC2陶瓷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附带能谱仪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Ti3SiC2粉末的物相、表面形貌、显微结构及元素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原料组成对Ti3SiC2粉体合成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添加Al元素对Ti3SiC2粉体合成有显著促进作用,用Ti/Si/Cg/Al组分合成的Ti3SiC2粉体的组织结构最优。
  • 地质采矿与安全工程
  • 李鑫,查正清,龚兵,任斌
    摘要:
    炸药现场混装技术,是工业炸药技术发展至今最具“本质安全性”的一项炸药制备与爆破装药一体化新技术。介绍了北京矿冶研究总院BGRIMM炸药现场混装技术的历史、成就与发展,重点介绍了系列炸药现场混装车的技术特点、性能参数及典型工业应用,最后对其技术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 本期目录
  • 冯博,汪惠惠
    摘要:
    通过浮选实验、接触角测试、动电位测量及红外光谱试验研究不同的溶液条件对吸附在滑石表面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作用效果的影响,并考察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滑石具有较好的天然可浮性,CMC能够吸附在滑石表面,降低滑石的表面疏水性。吸附后的CMC对滑石的抑制作用效果受溶液pH及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影响较大。当吸附有CMC的滑石位于pH=9的溶液中,CMC的羧甲基之间存在较强的静电排斥作用,吸附的CMC分子呈伸展状态存在,形成的吸附层较薄,造成的亲水性较弱;当矿浆pH变为酸性或溶液中有离子存在时,CMC羧甲基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减弱,CMC分子在滑石表面呈蜷缩状态,所形成的吸附层较厚,造成的亲水性较强,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黄海辉,王云,常耀超,孙留根,郭持皓,李云
    摘要:
    介绍了甘肃某黄金冶炼含砷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及设备配置情况。该冶炼厂含砷难处理金精矿来自多个矿山,原料成分复杂,制酸净化工段产生的废水含铜、铅、砷等杂质。采用硫化沉淀与石灰-铁盐法联合工艺处理含砷废水,处理后排水可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指标,废水可全部循环利用。
  • 材料制备与加工
  • 张天鹤
    摘要:
    大型冷却罐体的灌锡施工要求熔融锡(SnAg3Cu0.5)对BFe10-1-1白铜管壁厚度的溶蚀深度不大于10%,试验将白铜管分别浸入280、320、360和400℃熔融锡中保温2、4、6、8、10h,冷却后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溶蚀产物形貌及检测管壁厚度,根据试验数据建立溶蚀速率数学模型,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分析反应产物及成分组成,并探讨了溶蚀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熔融锡温度的升高,白铜管溶蚀速率增大,从280℃开始,熔融锡温度每升高40℃,白铜管的溶蚀速率递增0.05mm/h,溶蚀产物为含有Cu-Ni-Sn元素的金属间化合物,白铜管的减薄机理是由于白铜管与熔融锡接触界面Cu、Ni与 Sn发生反应,使白铜管中的Cu、Ni不断进入熔融锡中导致白铜管溶蚀消耗而减薄。
  • 提取冶金与化学工程
  • 石玉英
    摘要:
    针对国内沸腾氯化生产的粗四氯化钛中AlCl3偏高的问题,在对AlCl3除去机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在沸腾氯化炉中加工业盐除去AlCl3的实验,研究了在沸腾氯化炉内加盐除AlCl3最佳反应温度及加盐量,讨论分析了上述因素对粗TiCl4中AlCl3的去除率的影响,最终得出控制氯化炉炉顶反应温度为900~1000℃,工业盐最佳加入量为高钛渣加入量的1.0~1.2%。
  • 材料制备与加工
  • 赵晓宇
    摘要:
    采用硬度(HV)测试、拉伸测试、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XRD)物相分析等手段,研究了2024铝合金大变形和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最大变形量为93%(真应变εmax=2.0)的变形处理及时效强化处理,使合金内部组织中的第二相析出,再利用XRD对第二相析出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变形及时效处理可使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提高性能的析出组织为Al2CuMg.
  • 提取冶金与化学工程
  • 谢 锴,米沙
    摘要:
    目前反应塔的发展对高强度闪速熔炼作用并不明显,然而颗粒特性对炉内快速熔炼的进行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本文通过高温极冷实验对反应塔内颗粒进行取样,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就工艺风速、中央氧量、风动溜槽风量、分散风量对反应塔内颗粒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反应塔中的反应过程对颗粒采用快速急冷方式取样是可行的;反应塔中颗粒分布极不均匀,在反应塔中央区域较为集中,且颗粒氧化程度极不均匀。工艺风对颗粒的分散作用最好,中央氧量越小分散作用越明显;反应颗粒的四氧化三铁含量很高,且其生成量在反应塔半径方向成抛物线分布;颗粒在反应过程中进行了明显的脱硫反应。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孙治忠
    摘要:
    硫酸生产中温位余热回收已成为衡量硫酸工业技术水平的标志,然而烟气制酸系统的中温位余热回收仍存在技术瓶颈。本文阐述了金川集团化工厂530kt/a铜冶炼烟气制酸系统扩能改造和余热回收前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尽可能保留现有工艺管线和保证余热高效回收的原则上对转化工艺进行改造完善,将转化流程由原设计的“3 1/Ⅳ.Ⅰ-Ⅲ.Ⅱ”四段转化改为“3 2/Ⅴ.Ⅰ-Ⅲ.Ⅱ.Ⅳ”五段转化工艺流程,研发了适合冶炼烟气制酸系统的分离型热管余热回收工艺技术。生产实践证明该工艺在确保转化热平衡的基础上提升了转化率,优化了系统工艺技术指标,实现了转化中温位富余热量的回收生产饱和蒸汽,保证了制酸系统与铜冶炼系统的匹配化生产,节能减排效益可观。
  • 材料制备与加工
  • 孙耀宁,殷亚康,徐国强
    摘要:
    使用等离子喷涂的方法以一定的加工工艺在钛合金(Ti-6Al-4V)表面制备钛与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态及界面形态。将第3代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与钛/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试样上,观察细胞形态、细胞黏附情况,采用CCK-8法检测其细胞毒性。结果显示复合涂层较为致密,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表面、界面形貌良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正常,细胞黏附情况良好,CCK-8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毒性分级为1级,无细胞毒性。
  • 冶金与材料史
  • 李延祥,李丽辉,李建西
    摘要:
    通过对井沟子西区墓地174件青铜器进行成分、金相组织、夹杂物等分析,初步了解井沟子类型的青铜器制作水平及特征。井沟子西区墓地青铜器主要是Cu-Sn-Pb合金,以铸造产品为主,夹杂物较多。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及使用功能的器物,其合金成分与机械性能不同,金相组织显示出较大差异,说明当时的工匠已经能够有意识地根据器物的不同用途和机械性能的要求冶炼出机械性能较好的铅锡青铜合金;已经掌握热锻、冷加工等工艺,制作出一些质量较高的工具。井沟子西区墓地青铜器主体成分与附近代黄山顶发现的早期铜冶炼遗址,以及林西大井铜冶炼遗址并不相符,其物料来源尚需进一步研究。
    地质采矿与安全工程
  • 孔悦,李传班,王建设
    摘要:
    云南省德钦县拖顶铜多金属矿床,区域构造上位于松潘—甘孜褶皱系中甸褶皱带之东旺—巨甸褶皱束。一般来说,控制矿床的地质因素包括:成矿构造、岩浆岩、地层、岩相古地理、后期保存条件等(范永香等,2005)。通过对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体研究,铜矿体的赋矿空间与地质构造有关,成矿物质的来源则与地层的沉积密切相关。因此,作者把构造、地层、岩相古地理作为该矿床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 矿物加工与工艺矿物学
  • 王玉彤,何桂春,余新阳,罗仙平
    摘要:
    江西某钨矿石中有用金属矿物主要以黑钨矿为主,并伴生有锡石、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等。采用重—浮—重联合流程回收钨,先用重选得到钨的粗精矿,再用浮选脱去硫化矿,最后用重选获得钨精矿。在原矿品位为WO31.10%时,获得钨精矿品位为65.73%、回收率为82.17%,硫化矿含钨2.66%,回收率12.59%的选别指标。
  • 地质采矿与安全工程
  • 吉学文,唐绍辉 潘 懿
    摘要:
    云南昭通市铅锌矿开采过程中,受井下采空区影响,矿区山体坡面出现多处塌陷及裂缝,严重威胁矿山安全生产及下游城镇安全。为解决矿山所面临的山体崩塌等安全问题,通过地球物理探测得到了井下采空区分布情况,采用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软件分析了采空区及山体稳定性状况,制定了以充填法为主、封闭为辅的空区治理方法,消除了井下采空区对地表山体稳定性的影响,消除了地质灾害进一步发展所造成的安全隐患,保障了矿山生产安全、维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矿物加工与工艺矿物学
  • 毛益林,陈晓青,杨进忠,刘能云
    摘要:
    该金矿为原生石英脉型金矿。对其进行可选性试验研究,采用重选-浮选-磁选联合流程,可获得金精矿产率5.83%、Au品位82.76g/t,回收率94.47%的优良指标。试验表明该工艺流程适合该类矿石资源特点,可使同类型金矿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成为可能。
  • 肖骏,陈代雄,杨建文
    摘要:
    某石英脉型岩金矿床,其原矿中的金品位只有2.06 g/t,且基本为“不可见型”的晶格金赋存于黄铁矿晶格之中。针对该岩金矿床的载金矿物—黄铁矿嵌布不均匀,部分微细粒黄铁矿与细粒脉石连生或包裹的特性,试验确定了直接浮选法获得高品位的金—硫精矿的工艺流程。该流程采用了“戊黄药 Y89”组合捕收剂最大限度的回收金硫矿物,同时使用粗精矿再磨提高粗精矿中细粒的黄铁矿—石英连生体单体解离。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含金32.81 g/t、S 39.54%,金回收率83.87%、S回收率70.68%的金硫精矿
  • 材料制备与加工
  • 李林鑫,文申柳
    摘要:
    为了实现高铁含量的铝硅合金的有效回收,本文对Cu和Mn复合变质处理后的高铁含量铝硅合金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X射线能谱仪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Cu和Mn对高铁含量铝硅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铝硅合金中加入Cu和Mn后,再结合热处理,合金中铁相得到较大改善,合金抗拉强度得到较大提高(193.1MPa),优于未含铁合金性能(150MPa)。
  • 提取冶金与化学工程
  • 詹海鸿
    摘要:
    利用莫来砂制备铝熔体净化用的廉价多孔喷头,考察了原料的粒度组合、粘结剂用量、造孔剂类型等对透气度的影响,建立了刚球模型分析对透气度的控制,通过XRD和SEM表征了样品的物相以及孔隙的分布和形貌。生产实践表明多孔喷头的净化效果好、成本低,有望对旋转喷头进行替代。
  • 地质采矿与安全工程
  • 邓金贤,钟康惠
    摘要:
    蒙亚啊铅锌矿区构造上隶属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断隆带东段,现已发现铅锌矿(化)体(群)20多个。针对新发现的Pb-21号矿体进行矿体地质特征概述,总结出Pb-21号矿体在平面上呈近南北向展布,形态上呈“蛇”形分布;主要的矿石矿物为闪锌矿、黄铁矿、孔雀石、方铅矿、磁铁矿及少量黄铜矿;主要的脉石矿物为绿帘石、石榴子石、石英、方解石;通过野外工作及室内研究,浅析出包括地层、构造、地表矿化标志、岩石标志、变质标志在内的五种直接或间接示矿标志,对后续的找矿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 尤春安,杜文
    摘要:
    深凹矿山边坡的局部破坏是常见的矿山病害,在露天开采深度和矿山服务年限不断提高的条件下,边坡局部破坏有规模加大、频率提高、危害性更强的趋势,妨碍了矿山正常生产影响经济效益,对矿山边坡整体的稳定性能产生削弱作用。随着对岩石细观破裂特征和岩石损伤断裂过程的研究成为现代岩石力学重点,矿山边坡加固技术更注重岩体赋存的地质条件和人为扰动下岩体蠕变变形,同时在长期使用条件下矿山边坡兼具的运输服务功能也应加以重视。针对山东黄金归来庄矿业有限公司露天采场矿坑东帮①号矿体滑坡治理情况,结合露天采场地质条件用传统的地质结构面分析方法分析滑坡原因,然后引入开挖损伤区的概念并结合①号矿体成因定性分析了边坡岩体松动破坏机理,提出来一种主被动加固方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主动土压力和假定横梁为集中力作用下两端自由的弹性地基梁,得到预应力锚索框架支护参数,按照工程类比法确定微型桩布置方式。实践证明,本方法确保了滑坡体上方运输道路的正常使用又为露天矿山向深部开采提供了保障,为类似矿山局部破坏治理提供了一条思路
  • 材料制备与加工
  • 唐玲
    摘要:
    对Mg-38%Cu过共晶合金的凝固组织研究表明:Mg-38%Cu过共晶合金凝固组织由两种初生相(α、β相)和(α β) 共晶组成;少量的初生β相、α相分布在共晶基体上。Mg-38%Cu过共晶合金中形成亚共晶组织中的初生α相,是非平衡凝固过程中枝晶α相和共晶相之间竞争生长的结果。α相是一种非平衡凝固过程的典型产物, (α β) 共晶是偏离了平衡共晶成分的伪共晶组织,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β相的尺寸减小,形貌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而α数量有所增加。
  • 李波,樊磊
    摘要:
    本文通过宏观组织观察、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强度和硬度测试等实验对断裂的钢芯铝绞线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表明:钢芯的显微组织和非金属夹杂物都正常,该钢芯为脆性断裂,造成断裂的主要原因是接续管上的钳口压痕导致1#、3#钢芯变形产生应力集中,且接续管与钢芯形变接触产生很大的摩擦,最终使1#钢芯在表面磨坏处率先破坏失效,从而导致其它钢芯后续断裂。此外,钢芯材料存在的微孔降低了钢芯的强度,对其断裂有一定的影响。
  • 提取冶金与化学工程
  • 公彦兵,孙俊民,张战军,杨会宾,朱应宝
    摘要:
    本文进行了高铝粉煤灰烧结法提取氧化铝工艺中溶出浆液的离心快速分离研究,实验表明采用卧式螺旋离心机进行溶出浆液的快速分离,与沉降槽相比,降低了溶出浆液的二次反应,熟料中氧化铝溶出率提高1.5%,滤饼水分平均为36.94%,滤液浮游物平均为0.02,且运行效果良好。通过XRD、SEM等分析手段对离心机设备结疤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显示结疤主要物相为二次反应产物水化石榴石和水合铝硅酸钠。
  • 本期目录
  • 赵义,彭会清,廖祥,周新军,秦磊
    摘要:
    湖北某铜矿矿石性质及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在现有工艺流程下选矿指标不断下降,为解决现场流程不适应问题,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和矿石可选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一段粗磨粒度-0.074mm占60.68%的情况下,快速浮铜;中矿集中再磨至-0.074mm占97.86%后再浮选的流程,最终获得铜品位22.35%、铜回收率81.89%。与现场流程相比铜品位提高2.37%、回收率提高2.18%,选矿指标显著改善。
  • 材料制备与加工
  • 董洪峰
    摘要:
    分别以Ti/Si/Cg/Al、Ti/Si/TiC和TiH2/Si/TiC混合粉末为原料,通过球磨和保护气氛无压烧结法,制备Ti3SiC2陶瓷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附带能谱仪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Ti3SiC2粉末的物相、表面形貌、显微结构及元素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原料组成对Ti3SiC2粉体合成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添加Al元素对Ti3SiC2粉体合成有显著促进作用,用Ti/Si/Cg/Al组分合成的Ti3SiC2粉体的组织结构最优。
  • 地质采矿与安全工程
  • 李鑫,查正清,龚兵,任斌
    摘要:
    炸药现场混装技术,是工业炸药技术发展至今最具“本质安全性”的一项炸药制备与爆破装药一体化新技术。介绍了北京矿冶研究总院BGRIMM炸药现场混装技术的历史、成就与发展,重点介绍了系列炸药现场混装车的技术特点、性能参数及典型工业应用,最后对其技术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 本期目录
  • 冯博,汪惠惠
    摘要:
    通过浮选实验、接触角测试、动电位测量及红外光谱试验研究不同的溶液条件对吸附在滑石表面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作用效果的影响,并考察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滑石具有较好的天然可浮性,CMC能够吸附在滑石表面,降低滑石的表面疏水性。吸附后的CMC对滑石的抑制作用效果受溶液pH及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影响较大。当吸附有CMC的滑石位于pH=9的溶液中,CMC的羧甲基之间存在较强的静电排斥作用,吸附的CMC分子呈伸展状态存在,形成的吸附层较薄,造成的亲水性较弱;当矿浆pH变为酸性或溶液中有离子存在时,CMC羧甲基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减弱,CMC分子在滑石表面呈蜷缩状态,所形成的吸附层较厚,造成的亲水性较强,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黄海辉,王云,常耀超,孙留根,郭持皓,李云
    摘要:
    介绍了甘肃某黄金冶炼含砷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及设备配置情况。该冶炼厂含砷难处理金精矿来自多个矿山,原料成分复杂,制酸净化工段产生的废水含铜、铅、砷等杂质。采用硫化沉淀与石灰-铁盐法联合工艺处理含砷废水,处理后排水可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指标,废水可全部循环利用。
  • 材料制备与加工
  • 张天鹤
    摘要:
    大型冷却罐体的灌锡施工要求熔融锡(SnAg3Cu0.5)对BFe10-1-1白铜管壁厚度的溶蚀深度不大于10%,试验将白铜管分别浸入280、320、360和400℃熔融锡中保温2、4、6、8、10h,冷却后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溶蚀产物形貌及检测管壁厚度,根据试验数据建立溶蚀速率数学模型,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分析反应产物及成分组成,并探讨了溶蚀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熔融锡温度的升高,白铜管溶蚀速率增大,从280℃开始,熔融锡温度每升高40℃,白铜管的溶蚀速率递增0.05mm/h,溶蚀产物为含有Cu-Ni-Sn元素的金属间化合物,白铜管的减薄机理是由于白铜管与熔融锡接触界面Cu、Ni与 Sn发生反应,使白铜管中的Cu、Ni不断进入熔融锡中导致白铜管溶蚀消耗而减薄。
  • 提取冶金与化学工程
  • 石玉英
    摘要:
    针对国内沸腾氯化生产的粗四氯化钛中AlCl3偏高的问题,在对AlCl3除去机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在沸腾氯化炉中加工业盐除去AlCl3的实验,研究了在沸腾氯化炉内加盐除AlCl3最佳反应温度及加盐量,讨论分析了上述因素对粗TiCl4中AlCl3的去除率的影响,最终得出控制氯化炉炉顶反应温度为900~1000℃,工业盐最佳加入量为高钛渣加入量的1.0~1.2%。
  • 材料制备与加工
  • 赵晓宇
    摘要:
    采用硬度(HV)测试、拉伸测试、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XRD)物相分析等手段,研究了2024铝合金大变形和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最大变形量为93%(真应变εmax=2.0)的变形处理及时效强化处理,使合金内部组织中的第二相析出,再利用XRD对第二相析出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变形及时效处理可使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提高性能的析出组织为Al2CuMg.
  • 提取冶金与化学工程
  • 谢 锴,米沙
    摘要:
    目前反应塔的发展对高强度闪速熔炼作用并不明显,然而颗粒特性对炉内快速熔炼的进行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本文通过高温极冷实验对反应塔内颗粒进行取样,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就工艺风速、中央氧量、风动溜槽风量、分散风量对反应塔内颗粒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反应塔中的反应过程对颗粒采用快速急冷方式取样是可行的;反应塔中颗粒分布极不均匀,在反应塔中央区域较为集中,且颗粒氧化程度极不均匀。工艺风对颗粒的分散作用最好,中央氧量越小分散作用越明显;反应颗粒的四氧化三铁含量很高,且其生成量在反应塔半径方向成抛物线分布;颗粒在反应过程中进行了明显的脱硫反应。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孙治忠
    摘要:
    硫酸生产中温位余热回收已成为衡量硫酸工业技术水平的标志,然而烟气制酸系统的中温位余热回收仍存在技术瓶颈。本文阐述了金川集团化工厂530kt/a铜冶炼烟气制酸系统扩能改造和余热回收前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尽可能保留现有工艺管线和保证余热高效回收的原则上对转化工艺进行改造完善,将转化流程由原设计的“3 1/Ⅳ.Ⅰ-Ⅲ.Ⅱ”四段转化改为“3 2/Ⅴ.Ⅰ-Ⅲ.Ⅱ.Ⅳ”五段转化工艺流程,研发了适合冶炼烟气制酸系统的分离型热管余热回收工艺技术。生产实践证明该工艺在确保转化热平衡的基础上提升了转化率,优化了系统工艺技术指标,实现了转化中温位富余热量的回收生产饱和蒸汽,保证了制酸系统与铜冶炼系统的匹配化生产,节能减排效益可观。
  • 材料制备与加工
  • 孙耀宁,殷亚康,徐国强
    摘要:
    使用等离子喷涂的方法以一定的加工工艺在钛合金(Ti-6Al-4V)表面制备钛与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态及界面形态。将第3代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与钛/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试样上,观察细胞形态、细胞黏附情况,采用CCK-8法检测其细胞毒性。结果显示复合涂层较为致密,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表面、界面形貌良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正常,细胞黏附情况良好,CCK-8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毒性分级为1级,无细胞毒性。
  • 冶金与材料史
  • 李延祥,李丽辉,李建西
    摘要:
    通过对井沟子西区墓地174件青铜器进行成分、金相组织、夹杂物等分析,初步了解井沟子类型的青铜器制作水平及特征。井沟子西区墓地青铜器主要是Cu-Sn-Pb合金,以铸造产品为主,夹杂物较多。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及使用功能的器物,其合金成分与机械性能不同,金相组织显示出较大差异,说明当时的工匠已经能够有意识地根据器物的不同用途和机械性能的要求冶炼出机械性能较好的铅锡青铜合金;已经掌握热锻、冷加工等工艺,制作出一些质量较高的工具。井沟子西区墓地青铜器主体成分与附近代黄山顶发现的早期铜冶炼遗址,以及林西大井铜冶炼遗址并不相符,其物料来源尚需进一步研究。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86-10-63299224

杂志信息

期刊简介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电话:86-10-63299224/63299153

传真:010-63299754

Email:ysjsgc@bgrimm.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八区23号楼

关注微信公众号